大館Tai Kwun展覽《Let’s Do Lunch日安時刻》

香港開埠以來,華人即使在英國政府管治下,仍然保留中國人傳統,重視血緣關係,同宗同族者,尤其相親相近,故常自發結成宗親會、同鄉會,藉組織連結背景相似的宗親,保障同鄉利益。

1868年成立的南北行公所,是香港第一個較具規模的華商團體。到十九世紀末,幾位接受過西式教育的華人成立了華商會所,會址設在中環雲咸街,屬中上環較早期的華人會所。

1906年英國工黨成立,影響遠及香港,不少洋人在港自組工會,團結同業,華人有見及此,遂仿傚洋人做法,成立華人工會,而同鄉組織因性質跟工會相近,同樣如雨後春筍。

不少同鄉會成立後,多數選址中上環,全因當時中西區為香港船運和出入口貿易中心。因利乘便,一來可團結區內同鄉各行業的商家,二來可跟外國和國內的同鄉會作聯繫。到香港淪陷,大部分同鄉會被迫停辦,直至1945年二次戰爭結束,同鄉會的營運才回復正常。戰後,同鄉會除了連結同胞之外,更積極辦學和作慈善捐助。由於商務繁密,不少同鄉會開始自設會所餐廳,聘同鄉主廚和侍應,輸入家鄉食材,用巧手做出各式地道佳餚,一解會員鄉愁。

同鄉會會員多是商賈官紳,或是中區白領階層,洽商聚舊,都愛在同鄉會餐廳內宴客。廂房內,會員酒酣耳熱,滿室家鄉口音,一道道正宗的傳統菜餚,點綴成區內一抹獨特風景。

《Let’s Do Lunch日安時刻》展覽文字節錄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