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人們坐困愁城,叫苦連天不能外遊,其實轉換心態,文字中一樣可以遊山玩水。1938年由陳公哲編成的《香港指南》可算是香港早期的旅遊書。
陳公哲是考古學家、書法家、發明家、武術家,他編此書,紀錄了香港的名勝古蹟,同時旁及本地風土民情和港人的起居習慣,其中在當年提出的香江十景,今日看來,更是百感交雜。
1香江燈火香港入夜以後,自九龍或港中遠望山麓,燈火萬家,燦爛奪目,堪稱奇景。
2小港夜月香港仔月夜不減珠江,放槳中流,領略漁家風味,一樂也。
3海國浮沉淺水灣有海國游泳場蜿蜒沙灘之外,東望南海,水天一碧,波濤浩渺,風景極佳,游泳者尤眾。
4筲箕夜泊筲箕灣有遊艇,每當夏曆月半,蛋民風俗青年男女喜以情歌互答,泛舟中流,賞月聽歌,遊者不啻置身世外桃源矣。
5升旗落日登升旗山觀落日,霞光雲影,變幻莫測,與泰山實無多讓。
6西高夏蘭西高嶺夏蘭子夏日盛開,滿嶺如堆錦繡,是亦一景。
7宋臺憑弔宋王臺為宋帝昺南渡駐蹕之所,臺草萋萋,足資後人憑弔。
8破堞斜陽九龍城尚餘殘堞,蜿蜒山畔,當夕陽西下時,郊外風光,以此為最。
9古剎鐘聲青山禪院在青山之麓,為香港惟一古剎。
10松壑猴群大埔水塘下松林多猴,攜果餌之,諸猴俱集,怪態百出,別饒趣味。
畢竟過了近百年,風景不再一樣。那年的香江十景,大概需要一點想像力,始能生趣。名勝絕景,好些還能保留,但更多的已成過去,對於一個國際大都市來說,如此變化,真不知道應該可喜還是可悲?